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青眼,作者:青梅,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昨日(2月11日),据多家外媒报道,联合利华拟以2.3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0.78亿元)的价格收购主打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个护品牌Wild。就报道提及的收购一事,青眼第一时间向联合利华总部以及联合利华中国进行求证,但截至发稿,均未获得回复。
据了解,Wild是一个以替换装和100%不含塑料包装为卖点的个护品牌。值得一提的是,虽然Wild品牌旗下产品种类较为单一,但在2021年和2022年,其销售额均超过了300%的增长,2023年销售额更是突破4亿元。
21亿!拟收购环保个护品牌
据外媒报道,联合利华已与Wild品牌创始人及早期投资者就收购Wild的交易条款达成一致,交易金额为2.3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0.78亿元)。截止发稿,联合利华与Wild对于此报道均拒绝回应。
Wild品牌产品图
而就报道提及的收购一事,青眼也第一时间向联合利华总部和联合利华中国进行求证,但截至发稿,双方均未回复。
公开资料显示,Wild由Charlie Bowes-Lyon和Freddy Ward于2019年在英国伦敦创立,直接向消费者销售补充装的天然除臭剂、润唇膏、沐浴露和洗手液,也是英国首个无塑料、可重复使用的化妆品品牌。
值得关注的是,在外媒报道联合利华拟收购Wild之前,该品牌已从包括投资机构Jamjar Ventures、Redbus Ventures和Slingshot Ventures等外部投资者中筹集了约10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9036.69万元)的融资。另外,联合利华也甚少收购个护品牌。若报道传言得到证实,这将成为联合利华多年来在个人护理领域最重要的收购之一。
那么,为何Wild品牌能够在短时间内受到投资者和联合利华的青睐呢?答案或与该品牌主打的环保理念有关。据外媒援引知情人士的说法称,联合利华此番拟收购Wild是看中了该品牌的定位和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青眼注意到,除了主打替换装外,包材公司Morrama还为Wild的液体化妆品设计了一款新的可重复填充瓶。据悉,这款外包装宣称100%无塑料且可堆肥,旨在减少一次性塑料浪费。
事实上,作为一家全球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可持续发展也一直都是联合利华的关注重点。在产品外包装方面,联合利华更是制定了企业的可持续包装目标。早在2024年4月,联合利华即修订了此前的可持续包装目标,新的计划包括到2026年减少30%的原生塑料使用量,到2028年进一步减少至40%。
显然,Wild主打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以替换装和100%植物性产品容器为特色,与联合利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谋而合。如若交易顺利完成,不仅能帮助联合利华进一步扩大在环保型个护产品领域的市场份额,还能增强其品牌形象,展示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2023年销售额超4亿,利润超500万
据Wild官网显示,目前,该品牌仅销售唇膏、沐浴露、洗手液、肥皂以及不同规格除臭剂的产品及补充装,定价在3英镑-15.4英镑之间(约合人民币27.11元-139.15元)。
截自Wild官网
创立之初,Wild品牌联合创始人Freddy Ward曾公开表示:“消费者愿意为了节约水资源而做出改变,但在使用洗发水、沐浴露和除臭剂时,他们每月仍在大量消耗并丢弃塑料。我们的愿景是,希望Wild成为浴室中的‘水瓶’,让消费者轻松拥有对身体和地球都更加友好的可持续解决方案。”
众所周知,在当前的消费市场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产品的环保属性和企业的社会责任。Wild品牌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正是迎合了这一市场需求。或也因此,Wild近年来实现了快速扩张。据Freddy Ward透露,自2021年5月上架以来,Wild品牌上架门店数量从300家门店扩展到2022年的700家门店。
据外媒报道,Wild在2021年的销售额同比增长400%,2022年销售额再次同比增长322%,成为英国增长最快的在线健康与美容品牌。不仅如此,2022年,Wild成功走出英国,迅速进军德国、法国和爱尔兰等欧洲市场;2023年,该品牌通过零售商Boots将分销范围进一步扩大,但截至目前,Wild尚未进军亚洲、美洲等海外市场。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Wild品牌的销售额接近47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4.25亿元),同比增长77%,营业利润为56万英镑(约合人民币506.05万元)。有报道称,2023年也是Wild自成立以来首次实现业务盈利增长。另截至发稿,Wild品牌暂未在公开渠道发布2024年全年和最新业绩数据。
边卖边买,联合利华偏爱“特色黑马”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3年起,联合利华CEO司马翰(Hein Schumacher)即提出了“加速增长、简化结构、强化绩效文化”的战略方向,旨在通过提升实力品牌的创新和投资来推动公司增长,且同时精简业务和组织结构。回顾过去两年,“卖卖卖”和“买买买”似乎已成为联合利华的发展新常态,在此番外媒报道拟收购Wild之前,联合利华已持续进行了一系列品牌组合的调整和优化。
据青眼不完全梳理,自司马翰于2023年7月上任以来,联合利华已至少出售了男士理容品牌Dollar Shave Club、净水业务以及包含20多个美容和个人护理品牌的Elida Beauty业务。此外,联合利华还计划将冰淇淋业务拆分并剥离为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
不难看出,这些被剥离的业务大多与美容个护无关,或是品牌组合中价值较低、缺乏突出品牌特色的板块。显然,出售这些业务能够帮助联合利华在获得更多现金流的同时,更为聚焦地发展强势业务。
与出售相对应的是,联合利华也在不断通过“投投投”和“买买买”实现“减脂增肌”的目标。据青眼不完全梳理,自2023年7月至今,联合利华通过其风投公司已至少投资了10个美妆品牌,但其自身却甚少出手收购品牌。
自司马翰上任以来,联合利华仅官宣收购了合成生物学护发品牌K18和以活性成分为主导的美容品牌Minimalist。并且,即便收购Wild品牌一事最终坐实,也仅是联合利华近年来自身进行的第三笔品牌收购。
另从三个品牌的类型来看,K18、Minimalist和Wild分别属于护发、护肤和个护类,且每个品牌都有自身的“一技之长”。例如,K18拥有独特的肽成分,Minimalist以活性成分为核心,而Wild则以其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包装为特色。通过收购这些具有不同产品特色的品牌,联合利华无疑能够进一步丰富其品牌组合,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除此之外,青眼还注意到,这三个品牌都拥有强劲的增长势头。公开数据显示,K18仅成立3年,年销售额就突破了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93亿元),是美国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新锐品牌之一;成立于2020年的品牌Minimalist,面市首月销售额即突破1亿卢比(约合人民币842.42万元),其仅用八个月便实现了1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8424.2万元)的业务规模;Wild同样如“黑马”般在过去几年实现了快速增长。
不难看出,在全球经济普遍收缩的背景下,面对化妆品市场增长放缓的挑战,联合利华通过剥离非优势业务和优化美容品牌组合,并以投资或收购的方式引入在市场中具有高成长性的品牌,此举不仅为其个人护理板块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能够进一步增强该板块的竞争力。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