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亿,2025年央企最大合并要来了

关注
抱团能取暖吗?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融中财经(ID:thecapital),作者:吕敬之,编辑:吾人,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两个央企,搞了个大新闻。

近日,东风汽车与长安汽车两大央企的重组计划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东风汽车和长安汽车的此次联手,不仅是对新能源汽车市场激烈竞争的积极回应,更是国有资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

从发稿前一天两大集团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长安汽车市值超过了1300亿元,东风汽车市值超过160亿元,两大企业逼近1500亿元的总市值也让这场即将到来的重组计划备受关注。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消费者对环保、智能、高效的出行方式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传统燃油车企在向新能源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技术瓶颈、市场竞争加剧以及供应链重构等问题。东风汽车和长安汽车的重组,旨在通过资源整合和技术共享,突破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提升整体竞争力。东风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的优势与长安在智能化领域的技术积累相结合,有望加速新能源汽车平台的发展,推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此次重组计划也反映了国务院国资委对汽车央企的改革要求,通过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优化产业链布局,去除落后产能,提炼先进技术,提升国有资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控制力。重组后的汽车联盟将如何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发挥协同效应,提升运营效率,实现互利共赢,是摆在东风和长安面前的重要课题。

东风长安要联手

两大央企要重组的消息震动了汽车圈。

近日,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东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发布公告称,其间接控股股东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与此同时,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也发布公告,称其间接控股股东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宜。

东风集团和长安汽车同日发布相关公告,引发市场猜测两大央企可能将进行重组。

目前,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汽车央企主要包括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和长安汽车。近年来,这三家中央汽车企业加速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转型。自2024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多次释放出加大力度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信号,从考核机制、创新发展以及资源整合等多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推动汽车央企在新能源赛道上加速布局。

东风汽车和长安汽车均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崛起和行业竞争的加剧,两家公司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据公开信息,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特大型央企,旗下拥有多个品牌,涵盖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长安汽车则是中国知名的汽车央企,拥有全球12个制造基地和2500万辆自主品牌销量积累。

此次两家公司筹划重组,一方面是为了应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通过整合资源、优化产业链布局,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研发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重组有助于提升在新能源、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增强国有资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控制力。此外,重组还符合国务院国资委对汽车央企的改革要求,通过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东风汽车和长安汽车的重组对提升新能源汽车技术具有多方面的具体影响。

东风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长安则在智能化、软件定义汽车(SDA)领域表现突出,通过重组,双方可以实现技术共享与协同,例如将东风的固态电池技术与长安的“北斗天枢”智能系统相结合,加速新能源汽车平台的发展。

此外,双方合并后在研发投入上有望超过300亿元/年,有望在800V高压平台、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并集中攻关下一代CTC电池、城市NOA智驾系统等前沿技术。这种技术互补和资源整合将有助于提升两家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两位车圈的重量级玩家的重组对于整个新能源行业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技术层面来看,重组将推动资源整合与技术协同,东风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的优势与长安在智能化、软件定义汽车(SDA)领域的技术积累相结合,有望加速新能源汽车平台的发展。其次,合并后的东风与长安将形成规模效应,提升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布局能力,强化在零部件、电池等领域的优势。

此外,重组有助于优化产业链,去除落后产能,提炼先进技术,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通过整合,双方可以集中资源突破技术瓶颈,减少同质化竞争,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例如,深蓝汽车作为合并后的重要品牌,将在智能化与新能源领域加速布局,推动自动驾驶、车载智能交互等前沿技术的应用。

从行业格局来看,重组将打造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深刻重塑国内汽车产业格局。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还将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整体发展,加速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油转电的新机会

两家车企重组的背后,也能反映车圈的一个问题——传统燃油车的电动化转型。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崛起为传统油车企业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新能源汽车对电子技术、智能驾驶等方面的要求较高,这使得一些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受限于技术、市场定位等因素的企业,能够抛开过去的束缚,重新规划产品战略,投入更多资源于研发与创新。

同时,消费者对环保、科技与舒适性的要求日益提高,新能源汽车正好满足了这些需求,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此外,政策扶持也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如购车补贴、税收优惠和充电设施建设等,这些措施不仅降低了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然而,传统燃油车的电动化转型也面临着不少困境。

环保压力和排放限制是传统燃油车面临的重大挑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严格的排放标准,要求汽车制造商大幅降低车辆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排放,这增加了研发和生产成本。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也给传统燃油车带来了巨大压力,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车型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成本也在逐步降低,市场占有率持续上升,使得传统燃油车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就在不断被削弱。

技术、渠道、定位和定价,都是传统车企转型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如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对传统车企来说是全新的领域,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例如,目前新能源汽车在电池续航、充电速度和电池寿命上仍存在技术瓶颈,尽管部分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已有所提升,但消费者对于长途出行的续航焦虑以及充电速度慢等问题依然存在。

传统车企在车机互联与智能化方面的表现相对保守。长期以来,传统燃油汽车的核心竞争力集中在发动机技术、底盘调校等机械性能方面,车企的研发资源也多集中于此,因此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面临技术、成本与供应链等多方面的挑战。

此外,传统燃油汽车的供应链体系与新能源汽车存在较大差异,转型需要重新构建供应链,这不仅增加了成本,也带来了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

再者,传统车企在转型过程中还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特斯拉等新兴车企凭借在新能源和自动驾驶领域的先发优势,已经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传统车企需要在短时间内追赶并突破技术瓶颈,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和接受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部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可靠性和维修保养便利性仍存在疑虑。

汽车联盟靠谱吗?

“长安和东风可能会做出一个类似汽车联盟的组合。”科技投资人小林(化名)推测道。

其实汽车联盟这种形式在车圈并不少见。前段时间销量不佳的日产就想要联合本田形成日本最大的汽车联盟。

而此前日产汽车就已经和雷诺尝试过汽车联盟的形式。

时间回到上个世纪末,雷诺集团时任CEO卡洛斯·戈恩可谓是日产汽车当时的“白衣骑士”,帮助日产汽车摆脱了金融危机并且促成了双方的联盟关系,但是由于雷诺持有日产43.3%股权日产只有雷诺15%的股权还没有投票权,这段关系从一开始就充斥着不对等的味道。

从破产边缘逐渐回暖的日产销量逐渐超过了雷诺,但是由于股权配置的不平等不仅在话语权上受制于人,赚的钱还得更多分给雷诺。逐渐强大的日产不愿意再给雷诺打工,两个车企的合作开始貌合神离。

2018年,促成这场联盟的戈恩被捕,随后日产汽车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董事长戈恩被捕的原因:过去5年戈恩瞒报薪酬达50亿日元(约3亿元人民币),并且动用公款进行私人投资。这促使了两者关系的进一步恶化。

虽然2023年,雷诺和日产的股权进行了重置,雷诺同意把在日产汽车的持股比例从43%降至15%,日产和雷诺将保留15%的交叉持股。但可以说二者的合作已经落到有名无实的地步了。

日产与雷诺之外,车圈还有一个非常出名的汽车联盟:Stellantis集团。

这家由Jeep、标志雪铁龙、克莱斯勒等车企组成的汽车联盟曾经红遍北美。但是这两年整个联盟的经营形式每况愈下,以Jeep来说,以前北美流行这种“硬汉车”,但是现在随着市场口味的变化,Jeep亦或者整个汽车联盟似乎没有一直推出备受欢迎的单品。

这其实和联盟内部复杂的管理体系有关系,Stellantis集团是一个跨车型、跨国家的汽车联盟,比如其中的道奇、Jeep都是美国车企,而阿尔法罗密欧则是意大利汽车品牌,有主打SUV车型的,有主打轿车车型的,还有主打超豪华车型的玛莎拉蒂。

但是汽车联盟也总是绕不过去一个核心问题: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不论是股权分配、利润分配还是落实到产品上的话语权分配,多家联盟到底如何做到公平。

另外,汽车联盟的形式可能会导致整个集团的决策链条很长,就会错过需要即时应对的市场变化。而当下的电车市场可谓是瞬息万变。

所以,东风和长安如果能够重组形成汽车联盟,如何确保效率和话语权也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对此,汽车行业资深从业者张楠(化名)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联盟应确立明确的合作原则,奠定坚实的合作基础。例如,通过共商客户需求,精准定位市场需求,开发如物流追踪系统等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整体服务品质。其次,共享资源网络,推动战略合作,联盟成员可以灵活调配仓储空间,提高资源利用率。此外,共创数智技术,赋能新转型升级,联合研发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优化运输路线规划、库存管理等环节,同时引入自动化仓储设备、智能运输监控装置等,降低人力成本,减少人为失误。在业务合作层面,遵循合法合规原则深度合作,内部市场相互开放,优先给予对方业务机会,协商优惠措施,共同建立严格的供应商评估体系,提升供应链质量与稳定性。通过这些措施,联盟可以实现互利共赢,推动数智化转型,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两位大佬的联手,只是下一篇章的开始。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