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金融洛书(ID: FintechBook),作者雷慢,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1899年,24岁的美国人“胡华”被派到中国河北唐山的英商开平矿务有限公司“打工”,一年多后,他和另两个西方人合谋从清政府直隶热河矿务督办张翼“巧取豪夺”了开平煤矿。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一份英商开平矿务有限公司发出的临时股份证明书上,书面标明股金总额为壹佰万英镑,位于股票右下角总经理一栏的亲笔签名为——HC.Hoover。
他就是赫伯特·克拉克·胡佛,而那个中文名,是他给要去中国的自己取的。胡佛就这样在中国“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1901年,他回到美国,在政坛混得风生水起。直到1927年,他已经在美国商务部长的位置上坐了7年。
1927年7月的最后两个星期,在旧金山以北120公里的原始森林里,美国大公司的顶级富豪及权力阶层,在这里露营,吃喝玩乐吹牛逼。
这时的胡佛正在波西米亚丛林俱乐部露营,卡尔文·柯立芝宣布不会再寻求连任总统,正一同露营几十个美国顶级富豪立马找到胡佛,督促他参加竞选,他欣然应允。
1929年,胡佛当选美国第31任总统。
01
一战前,欧洲各国在经济上已经败于美国。1913年,美国的经济总量约为390亿美元,德国为183亿美元,英国为161亿美元。
一战后,美国开始帮助欧洲一些国家重建。1922年左右,美国通过通货膨胀的方式,来放贷给英国。帮助英国建立“金本位”制。所谓金本位制,就是按照黄金流入国库储备数量的比例增加通货,通俗来说有多少黄金储备,印多少货币供给。但给外国放贷并未遵循这一条,当时的舆论一直批评美国政府违反“金本位制的游戏规则”。
1921年,刚当上美国商务部长的胡佛,在致信于韦斯利·克莱尔·米切尔(Wesley Clair Mitchell)的信里说,他要“开始重建美国”。后来当上总统,他的措施包括提高并保障就业、提高遗产税,修建公共水坝。2016年,特朗普也提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他的主张就包括要把就业从海外带回美国。不过这位和胡佛一样自呆了一个任期的总统,执意要取消遗产税。
这年,胡佛要求私企放贷给外国企业,先要让外国企业通过商务部的审查。条件是这些企业要购买美国的农产品。
整个20年代,美国通过信贷扩张,给了很多欧洲国家放贷,导致美国的通货膨胀有了决定性的变化,物价开始上涨。但走出一战的欧洲还不满足,一直在抱怨美国没有让通货膨胀到足够程度来帮助他们。
02
给欧洲放贷只是美国20年代信贷扩展策略里较小的一环。
整个20年代,美国实行持续的扩张货币政策,利率非常低,信贷规模持续膨胀。几十年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穆雷·N.罗斯巴德写作《美国大萧条》,他说,这扭曲了资源配置信号,大量资金投资一些不该它们涉足的项目,如房地产、重工业等资金密集型产业,而这些产业对利率反应特别敏感,流动性过剩导致股票泡沫进一步助长固定资产投资热潮,导致资本工业品过度扩张,经济结构扭曲。
中国经济学家张维迎也曾撰文反思大萧条,认为信贷扩展既扭曲了资源配置信号,使得原材料价格和工资相应上涨,投资成本上升,当信贷扩张无法继续时,股票和房地产泡沫破灭,原来的资金沉淀在不可变现的固定资产中,资金突然不足,投资项目纷纷下马,银行贷款难以收回,信贷收缩。
和信贷扩展同时推行的,是美国的扩大消费政策。当时的联邦政府和银行都在误导消费者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使得不该借钱的人开始借钱,不该买房子的人开始买房子。
2008年次贷危机前,美国也曾发生过“不该买房子的人买房子”现象,当时,美国华尔街精英根据李祥林的论文发明了CDS,用来给贷款违约做担保,有了CDS专门给次级房贷打包发行的MBS做保险、担保。华尔街的精英们成功将这些次级贷款包装成了AAA级。于是,次级房贷在泡沫中无限扩张。银行加大给低信用人群的贷款力度,降低房贷首付比例,房贷首付从30%降到10%,再到0首付。美国第四大银行雷曼兄弟,就是死于大胆投资次级房抵贷产品。
美国中央银行美联储在20年代的信贷扩张政策,误导了企业家过多投资无利可图的资本品,导致原材料价格上升。这时,股票泡沫在资本市场泛滥。后来胡佛当时总统,一直敲打股票市场“邪恶的投机”。
03
美国在1873年、1884年、1890年、1893年、1907年都发生过由于挤兑造成银行大规模倒闭的金融危机,1907年那次,纽约第三大信托投资公司可尼克波克(Knickerbocker Trust Company)被迫宣布破产。这次金融危机产生了很好的“恐怖”效果,民众开始支持成立一个机构对金融市场进行适当监管,1913年,《联邦储备法案》颁布,美国政府一直梦想的中央银行“美联储”成立,这为干预市场提供了工具。
成立后的美联储控制了银行系统,《联邦储备法案》将定期存款储备金由1913年5%下调到1917年的3%,罗斯巴德后来调查,大量银行将10%存款保证金率的货期存款转变为定期存款,1925年-1929年,美国存款与存款准备金的比例由11.7:1增加到12.5:1,这意味着每一美元负载的存款数额更大了。
一面是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释放了大量的准备金,另一面,由于存款与准备金的比例增大,银行存款可用资金大幅增加。《美国大萧条》数据显示,1929年6月,大萧条迹象显现前1个月,美国银行业的294亿美元存款里,有20亿美元是准备金比例变动所产生的,准备金的增加最终使得货币供给总量增加了280亿美元,这是造成20世纪20年代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罗斯巴德曾评论胡佛“外柔内刚”,20年代早期,还在做商务部长的胡佛开创了胁迫投资银行家对外投资的先河,先劝告商人“自愿”采纳政府的要求的措施,劝告背后是威胁,如果企业不听,接着就是政府管制。这种手段在政府干预政治中常见,2008年,美国财长保尔森,在雷曼兄弟倒闭、整个美国金融市场遭遇流动性危机时,要求当时的五大银行接受政府以借款给银行、银行借款给其他银行、企业解决流动性危机,并接受美国政府入股的要求,一开始这些大行并不乐意,接着财政部威胁说,如不同意,下次危机你们中需要我们来救时,到时就没这么好的事了。
根据《美国大萧条》显示,整个1921年至1929年,美国货币供给增加了280亿美元,8年增幅61.8%,增幅巨大,它们造成了美国20年代的虚假繁荣。
04
1929年3月,胡佛就任美国第31届总统。
胡佛上任后,开始采取经济计划和强烈的政府干预措施,被誉为“胡佛新政”。这些措施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企业、增加政府开支以对失业人口进行补贴、为公共工程融资,这些措施为了“反萧条”。
由于整个20年代前期美国政府的种种政策影响。1929年11月24日,美国股市崩盘,大萧条正式到来。胡佛政府立马向银行追加了3亿美金的备用金。2008年次贷危机时,这一幕再次发生,当时的财政部长保尔森借给了美国银行业7500亿美元,让他们去放贷。
后来,胡佛在回忆录里称自己的干预政策“成为新领域的开拓者”。
1776年建国后的美国,发生过很多次萧条,这些包括1819年美国第一次大萧条,美国政府唯一做的就是放宽联邦政府土地债务人的偿还期限,1837年的萧条,时任总统范布伦采取了放任自由的政策。1920年-1921的年萧条中,政府消减了开支,容忍了工资的下降。这次被当时的美国经济学家本杰明·安德森说成说成是——
“美国最后一次让经济自然地恢复到资源被充分利用的状态”。
然而,经过胡佛一系列新政的“努力”,3年半后胡佛卸任时,当初批评“不能听从那些顽固的清算论者让人们破产陷入毁灭”的胡佛,让美国家庭破产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三十年后,罗斯巴德批评说,那些放任自由的历史先例和政府干预的胡佛新政,重复说明了放任自由“清算”政策的正确性。
05
大萧条开始后,胡佛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政策,比如提高工资率,公共建设、扶持不佳的经济。
胡佛认为可以治愈萧条的措施之一是公共建设和失业救助。他们督促公共建设项目立即上马。如1930年,美国就开始修建那座后来著名的“胡佛大坝”。同时,胡佛政府在农业领域扩张信贷,大量给农民贷款。但是,贷款的增加,让农民发现自己的农产品大量剩余,价格却一直在下跌。这就使得大萧条期间发生了经济学上每次都被教科书拿来做案例研究的事件——倾倒牛奶。因为,
剩余农产品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贱。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种种干预措施,在罗斯巴德看来,并没有对经济进行清算,而是延长了大萧条。这次政府干预的大萧条比美国历史上任何“放任自由”式的萧条都要长久,破坏也大得多。
当时的财政部长梅隆也曾反对政府干预,他主张“不干预清算论”,他认为不干预即清算,这样会清算劳工市场和股票市场、农业和房地产业,这样可以清算“经济腐败”,降低昂贵的生活费用、加强企业效率。他的声音和当时胡佛和一众支持胡佛的经济学家相比,显得太弱了。
放任自由论认为,政府应该消减开支,以减轻政府负担。但相反,大萧条的1930年,美国政府开支同比上涨了8亿美元,都用来给政府雇员发工资和公共建设了。
06
大萧条发生后,奥地利政府宣布国家财政破产,英国放弃了在整个欧洲盛行的金本位制。这正是20年代英国一直向其他欧洲国家兜售的制度,而英国借此大肆放水给其他国家,让德国通货膨胀,让英镑成为世界主要货币,赚得盆满钵满。
当大萧条来临时,英国拒绝“金本位”,意味着他们拒绝承担对其他国家的金融责任。比如法国在20年代扶持了英国的金本位制建设,而大萧条发生后,英国放弃金本位,拒绝承担对法国的金融责任,让整个法国、欧洲和世界遭受了巨大损失。
罗斯巴德在《美国大萧条》里讲述到英国时用了一个词形容它:
鄙陋。
大萧条中,当民众试图将银行财产兑换成现金时,引起了胡佛政府和银行的恐慌,1932年胡佛曾疾呼民众应该将现金投资出去,骂着说,
“囤积者就是叛国者”。
1933年3月,新总统罗斯福干脆让美国境内所有银行休假式关闭,就为了防止挤兑现金、囤积黄金。
大萧条中的政府干预,对美国私营经济造成巨大破坏。根据《美国大萧条》数据,1929年-1932年,美国联邦政府对私营产值的掠夺占私营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上升到8%,占国民生产净值的比重从6%上升到10%,政府掠夺总额占私营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4%上升到25%,政府给私营经济造成的财政负担将近翻了一番。
07
美国大萧条结束后,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凯恩斯它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口,需求不足,政府就介入,成为“救市主”,增加需求,让经济走出萧条。于是,大萧条后,凯恩斯主义被美国政府奉为圭臬,成为主流经济学说。
所以当2008年次贷危机来临时,美国的解决方案仍是以提高信贷供给、扩大消费为主。信贷继续扩张,按照奥地利学派的观点,这种信贷扩张将酿造更大的一次经济危机,2008年的次贷危机,美国财长保尔森救市方案就是借给几家大银行资金,让他们去放贷,继续让大公司“大而不能到”。
奥地利学派反对市场干预,认为大萧条会调整市场,大萧条的过程就是市场调整的过程。罗斯巴德在《美国大萧条》一书最后总结说,大萧条的错误并不在自由经济市场身上。而应该归咎于政客、官僚和那些经济学家。
1929年,胡佛竞选时,曾大声贬斥那些对大萧条放任自由主义者。讽刺说“一些保守经济学家让清算继续下去,一直让经济达到底部为止……我们认为不应该听从这些顽固的清算论者。不能看着美国所有债务人陷入破产,人们储蓄陷入毁灭”。
他没想到,政府干预,让整个大萧条延续了前所未有的4年,192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为1044亿美元,到1932年,已下降到585亿美元。他卸任时,美国失业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25%。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