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2021狂想曲:迎接以技术为名的春天

关注
必须承认的是,代币由乱到治的过程中,区块链技术与大众生活和产业应用之间依然有着厚厚的“次元壁”。

编者按:本文系专栏作者投稿,作者脑极体。

刚刚过去的2020年,很多科技名词都真正走到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我们习惯了刷脸支付,通过时空大数据了解疫情动态,感受着智能体温检测、无接触式机器人服务、智慧政务等带来的便捷,不吝于为这些新技术送上溢美之词。

但一提到区块链,社交群里最活跃的话题依然是——“你知道吗,某数字币暴涨了六倍!”

必须承认的是,代币由乱到治的过程中,区块链技术与大众生活和产业应用之间依然有着厚厚的“次元壁”。

另一方面,区块链也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进入了探寻自有价值、进入产业化赋能的全新阶段。

站在2021年初始,我们不仅想知道在过去一整年里,区块链实际落地应用的情况究竟怎么样。更想尝试回答,走过了代币、合约的区块链在新基建风口上,会以何种姿势扬帆远航。

洗尽铅华呈素姿:时代风向中的价值回归

2020年,区块链领域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主流市场没有再延续“币圈”的老套路,开始回归技术本位的价值主张。

具体来说,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政策方面,区块链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和力挺,被加入了新基建技术版图,拿下了关键的“基础分”;

另一个趋势则是产业方面。BAT等互联网科技公司不再单纯地“占坑”和观望,纷纷有了更加清晰明快的布局与动作。蚂蚁集团正式发布了蚂蚁链,百度亮出了超级链,腾讯至信链的产业落地也在加速……其他有实力的科技企业也都开始拥抱区块链。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以被归结为三点:

第一,方兴未艾的数智化变革,需要新的价值传递体系。

数字化从上线走到在线,变革才刚刚开始。在众多行业的产业链流转复杂而漫长,仍然存在太多效率低下的环节,导致跨行业、跨企业合作成本高昂、效率低下,同时让交易信息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

随着5G、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进一步落地,整个社会经济的数字化变革进入深水区,信息的连接与交互变得越来越频繁与复杂,更加剧了各方信息不对称的现实问题,让线上经济生活难以安全、互信、高效的地运转。

区块链可以直接构建基于信息互联网上的价值网络,促成信息高效安全的互联流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性,天然地就适合成为数字社会的信任基础,为经济民生实现可靠便捷的数字连接和价值流动。新基建的数字化大厦必须用极强的信任体系来黏合,能够托举其价值互联网的区块链技术,自然成为必不可少的新基础设施。

第二,各行各业的技术泛在趋势,赋予区块链前所未有的价值空间。

如果说区块链1.0时代是虚拟货币的风起云涌,2.0时代是金融、互联网等企业业务发展推动的智能合约应用,那么2020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区块链正在来到3.0时代,与实体经济、国计民生产生越来越多的融合,深入到政务、能源、制造、医疗,乃至防疫工作中去,与众多传统行业和企业产生交集。

两年前,蚂蚁链负责人蒋国飞就曾提出观点,认为区块链最大价值是脱虚向实、服务实体经济,上链量会成衡量数字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

他所带领的蚂蚁链也显得更加积极,也是推动最多实际应用落地的平台。比如台州市中心医院就与蚂蚁链合作,利用区块链来实现医疗收据管理和保险支付的自动化;工商银行打造的“慈善链”,让每一笔善款都可被溯源、公开透明;保险扶贫项目中,利用区块链避免骗补贴行为,让扶贫工作的效率最大化……

这些案例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区块链与千万行业进行价值对接的想象空间。

第三,从提质增效的技术属性,上升到影响国计民生的国家战略。

在全球范围内,区块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关键要素。2020年10月,一份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布的《关键与新兴技术国家战略》(《National Strategy for Critical and Emerging Technology》)报告中,就将催生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分布式账本技术”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关键和新兴技术之一,以确保美国在全球技术处于领导者地位。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很可能会导致美国将区块链列入国家安全级别的关键技术,不再提供给美国眼中的竞争对手。

在此之前,中国也在2020年4月份将区块链正式纳入新基建范围,视其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随后,各省市都纷纷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和技术应用发展规划。

Gartner区块链行业首席分析师Aviva Litan发表报告称,在中国政府大力倡导科技创新的政策影响下,中国区块链的应用和投入已经超越北美,在世界范围内突出。目前看来,尽管还没有围绕区块链技术展开政治博弈,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持续保持并拉开突出优势,对中国区块链企业来说也是题中之义。

开启主线剧情:区块链的企业服务新征程

有理由相信,以技术为轴承,在政策和产业的双重推动力之下,推动中国市场进入区块链3.0时代,将是2021年区块链的主线剧情。

但需要提醒的是,对技术的广泛理解和接受,只消解了公众认知门槛。具体到落地应用环节,区块链技术应该如何与千行百业相结合,依然充满了迷雾与不确定性。

首先,各行业、各业务场景的数字化基础、决策逻辑、资金实力、技术水平都各不相同,这就导致区块链的产业落地必须有节奏、有重点地推进,而不是全面撒网,给企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咨询机构Gartner就曾在报告中提出决策树逻辑,希望企业在思考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多方交换和存储数据、存在多个实体都能录入数据的管理问题,确定能够接受数据一旦记录就永远不能被修改和删除等等,经过审慎的场景和技术判定,才开始上马区块链,从而确保项目目标的清晰、务实、可用。

事实上,这也是区块链技术作为一项“生产关系”技术与其他“生产力”技术所不同的一点,在利用技术帮助传统行业转型、建立新的商业互信及协作流程时,不能再单一地输出硬件和技术,而需要深入到垂直场景中去,帮助企业树立业务、明确需求,找到最适合的技术演进路径。

而想要拿下这一企业服务价值红利,平台除了需要机智的市场嗅觉,更需要养成一些综合实力。在Gartner看来,蚂蚁链的一些应用是向中国学习区块链应用领域的典型案例。从公开信息来看,蚂蚁链虽然经过6年的发展,但直到去年开始把名字从蚂蚁区块链改成了蚂蚁链,外界看来是一次品牌升级,但从其负责人蒋国飞的一些表述中可以看出,阿里正在思考区块链的融合应用。

他在蚂蚁链品牌升级的时候说:“经过多年的思考和实践,我们认为区块链的核心价值不应该局限于IT技术,对区块链而言,‘block‘只是技术的基础,而其真正的价值在于‘chain’产业。所以Blockchain,Block是技术基础,而Chain是真正的价值。”也是那次,他首次表示,蚂蚁链将融合包括区块链、AIOT、大数据风控等技术。

这段看似抽象的表述,其实从蚂蚁链正在布局的两个场景里可以看出一二。众所周知,区块链在版权保护上被认为是有独特价值的,但是仅有区块链,只能做到存证、验真,可以说,区块链对于历史记录是有不可篡改的独特价值,但版权保护不仅仅要验真和存证,还需要识别和预测,这里面AI技术成为不亚于区块链的重要技术,其与区块链技术的相互配合,再加上知识产权的商业市场,构成整个版权链的价值;而在跨境贸易领域,区块链除了加速复杂流程的办事效率之外,在船只、集装箱等物理设备互联的需求下,IoT技术的应用不可或缺。只有这样的融合,加上生态之间的联动,区块链才能真正从技术层面重构生产关系,形成更有想象力的产业互联网。

尽管加密货币仍在公众视野中炙手可热,但行业对于区块链产业价值的观察的关注也在升温。全球权威咨询机构国际数据公司(IDC)日前发布《IDC MarketScape:中国区块链即服务(BaaS)平台厂商评估,2020》,报告显示,蚂蚁集团凭旗下蚂蚁链位居中国区块链平台领导者位置。报告认为,蚂蚁自研区块链引擎提供端到端加密数据传输、六倍于业界标准的同态加密算法、成熟 的同构及异构跨链机制,目前已成为用户购买蚂蚁链 BaaS 平台服务时的首选底层平 台,成为蚂蚁链的核心优势与壁垒。

让技术沿着河网流通到更多细分产业当中,所改变的已经不仅仅是区块链自身的发展前景,也在更广泛的产业层面推动了新一代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生长出繁茂的产业生态群落。

从这个角度看,2020是最坏的一年,也可能是区块链行业最好的一年:去除泡沫,回归技术本位;案例萌发,埋下增长的伏笔;平台已成,强大的技术辅助悉数到位。

有时,关于未来最美妙的瞬间并不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一般的热闹场面,更可能是是寒冬收敛后万物萌发前夕的静谧,是让千行万业与新技术对接时发出一声精准契合的脆响,那一刻,一个笃定的区块链3.0时代就此开启。或许从来没有哪个时刻,比现在更值得看多区块链。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