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羽岐 杨燕
编辑 | 杨中旭
制图 | 吴妮 张羽岐
6月13日,沃森生物(300142.SZ)发布公告称,子公司上海泽润将终止旗下一款重组疫苗的研发。
沃森在公告中同样提到,根据公司整体策略,将集中优势全力推进重组新冠疫苗海内外临床研究以及HPV疫苗的相关工作。
此前三叶草生物(02197.HK)“弃车保帅”,砍掉的同样是非新冠疫苗管线。
不难看出,同样是疫苗,新冠疫苗当下仍然牢牢占据着国内疫苗公司的研发C位。
从公开信息梳理来看,国内外新冠疫苗供大于求的局面肉眼可见,各家疫苗公司为什么依然对新冠疫苗“执迷不悔”呢?
是技术的牵绊还是资本的诱惑?是未来太美好还是现实太无奈?
沃森终止重组EV71疫苗研发背后到底有什么考量,各家疫苗机构又为什么非要死磕新冠,尚未在国内有产品上市的mRNA疫苗,还值得继续跟进吗?
接下来5分钟的时间,这篇文章会带你把这些“知识点”一网打尽。
01 技术和资本,谁是壁垒?
新冠疫情持续的近三年时间里,国内疫苗机构冒头的不下30家。
从灭活、重组、mRNA等多个路线涉足新冠疫苗研发的机构同样不在少数。这难免令人好奇,疫苗研发的门槛难道不高吗?
并非如此。
疫苗专家陶黎纳表示,参与新冠疫苗研发的各家机构有一个优势,就是全球在一个集中的时间段内对其进行了相对全面的基础研究,起决定作用的S蛋白被锁定。
对于重组疫苗研发来说,在这一基础上对其进行技术跟进相对容易。
当然,从一些特殊佐剂的使用效果上,还是能明显看出各家公司的技术储备实力高低。
但在一些其他的病症领域,例如沃森选择终止的EV71疫苗所对应的手足口病,陶黎纳分析称,目前市面上已有的三家EV71疫苗都属于灭活疫苗,技术路线现成,又没有专利,继续跟进做灭活疫苗是容易的。
但是沃森选择的重组路线算是新“领地”,需要找出哪个蛋白是最关键的蛋白,这很容易进入技术瓶颈期,要做更多的基础研究才能确定。
关于终止重组EV71疫苗研发的原因,沃森生物自身在公告中表示原因有二:
一是近年来我国手足口病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主要致病毒株发生了变化,二是国内已有三家EV71灭活疫苗获批上市,另外尚有多家企业在研,细分市场未来竞争激烈。
新药研发从业者刘超同样指出,一款疫苗产品会被加注还是放弃,背后涉及很多因素,但综合来看,无非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八字秘笈。
一款疫苗的产生往往和公共卫生领域的硬需求脱不开关系。例如大家对于新冠疫情的“钟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目前市场认知强度最高、渠道成本最低、临床试验入组最便捷、也最容易在短期内上市的一款疫苗。
但从真实市场需求来看,和已有新冠疫苗产品区别不大的“后来者”可能见光即死。市场需要的是更好的疫苗产品,例如相对抗感染率更强,或是安全性更高的新冠疫苗。
刘超强调,很多疫苗产品最大的买单方都是政府组织,即使是自费疫苗,政府的背书也是最重要的,因此在疫苗市场,价格往往不是最先被考虑的因素,本身疫苗就不属于高价产品,但更好的效果永远是稀缺品。
陶黎纳对此表示认同。他指出,从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新冠疫苗来看,无论是抗感染率还是安全性,对后来者而言都有一定的进步空间。
但扎心的问题是,那些还没上市的新冠疫苗,能比“前浪”们表现更优秀吗?
02 单线加速
疫苗企业各种决策背后,资本市场的“冷暖”风向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以三叶草生物为例,截至2021年末,三叶草生物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8.35亿元,但2021年度研发开支为18.26亿元。研发开支与账上的现金成鲜明对比。
从产能到产品,从管线到现实,每家疫苗公司都得面对向左还是向右的现实。
新冠疫苗在左,其他疫苗在右,哪一个更划算,更快获利,这笔账需要好好算一算。
在刘超看来,当下疫苗公司所做的选择并非一场豪赌,而是在综合考量之下的稳妥路线。
当下的环境,新的研发路径无论从时间,还是成本预算都是不现实的。投资人想要的不是画大饼的完美故事,而是快速收益的金钱。谁能做到,谁就有机会跑到前面。
在已经有的研发管线中,兔子远比龟跑得快。“市场、公司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在一两年内上市的产品,而不是最新的产品”,刘超如是说。
举个现实例子,三叶草将身家都砸在新冠疫苗上面,最完美的结果今年或者明年能够上市,但其他的疫苗成功的概率更低。截至发稿日,三叶草生物仍未回复《财健道》发函,但是在刘超看来,时间的限制是很明显的因素之一。
况且事实证明,已上市新冠疫苗已赚得盆满钵满,科兴等疫苗企业更是大放异彩。
在已有的先例之下,III期和“初始阶段”该选择哪一个?显而易见,数据拿到得更多,未来的预期更准确。
三叶草在公布管线战略调整“减少非新冠管线的业务”之后,发布新冠疫苗进展最新公告,“候选疫苗SCB-2019(CpG 1018╱铝佐剂)作为新冠加强针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III期研究的首批受试者完成接种。”
沃森的mRNA亦处在III期进行时。
一款疫苗投入产出比是很高的,资本付出了金钱,公司付出了成本,都想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在疫苗专家陶黎纳看来,“如果沃森做出了第一款国产mRNA疫苗,不仅仅是里程碑的意义,对市场提振的作用远大于疫苗本身。”
何况在新冠大流行的背景下,各国政府在政策引导和出资方面都是大方的。刘超说,“如果没有政府推荐、采购,疫苗几乎难以推广,谁会愿意提前去打疫苗呢?
”打个比方说,美国在东北部有一种传染疾病,GSK研发了相关疫苗,但苗是做出来了,政府不买单,最后只能不了了之。在国内亦是如此,多年以前舆论呼吁接种HPV疫苗,政府没有推荐,进入全球市场近10年的HPV疫苗在中国只能暂时搁置,近几年才得以改变。
现阶段,接种人次最多的仍然是新冠疫苗。
资金、政策、时间、成本,最后都指向一个方向:
新冠疫苗市场。
03 平台是未来
6月7日被FDA咨询委员会一致推荐的Novavax重组蛋白新冠疫苗是成功范本。
从濒临破产到疫苗2021年12月20日被欧盟委员会批准,再到如今被FDA推荐,意味着Novavax进入新的阶段。尽管起个大早赶了晚集,也还是有机会分得新冠市场的一杯羹。
国产新冠疫苗也在期待这样的机会,对它们来说,重要的不是一分一厘的计算,而是能否在新冠市场中翻身。
资本告诉你“快”没有意义,重要是企业能够预估到自己的技术到底几斤几两。
刘超说,比起其他疫苗,新冠疫苗的技术优势在时间上就已经体现。“如果找不到实验对象,10-20年的进程都是有可能的,新冠是不一样的。”
在大流行期间,病例的招募速度本身快于其他疫苗,数据得到的也快;而其他疫苗等到6个月安全期一过,数据和结果都不够,那么一切都是“空白支票”。
“如果能够成功研制新冠mRNA疫苗,mRNA的技术平台有了,未来想做其他的疫苗会变得更容易”,陶黎纳如是说。
打个比方说,如果国产mRNA疫苗做出来,未来的广阔天地无限,流感疫苗就是市场之一。在国内流感疫苗接种率不足4%,但欧美国家流感疫苗政府买单率达50%,假如将流感疫苗的市场投射在国内,可想而知,市场有多大。
跨过数据和技术的沟壑,再好的技术也需要资本支撑。
刘超说,一款疫苗的研发很难具体说要多少钱,具体要看时间的长短、寻找临床试验的困难程度以及全球多中心实验的要求与次数,疫苗的大部分资金也都砸在了这里。
一款疫苗的研发耗资上亿美元也很正常,哪怕到了临床三期,企业没钱,融不到资,研究也只能中断,这也是疫苗研发的一种结局。
在陶黎纳看来,现今国产超30家的疫苗机构是冗余的。实际上,国内有7-8家的疫苗机构足以支持国内市场。有些疫苗公司抱着玩票的心态,乘一阵东风;有些疫苗公司,注定在大浪中被淹没。
谁能在这场新冠疫苗的“加速战”中获得未来?还是未知数。
(作者系《财经》研究员)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欢迎更多读者向《财健道》分享对于医药行业的困惑、见解或期待,添加财健道小助手微信:13581763450,通过实名认证后加入读者群。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微信
- END -
参考文献
【1】从濒临破产到260亿美金市值,Novavax崛起启示录.氨基财经 2022.06.10
【2】三叶草生物新冠疫苗研发进展最新公告.2022.6